首页模块-飘窗
学院秉承“质量立院、人才兴院、科研强院、特色亮院”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为国家培养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历史沿革 起始于1977年建校伊始创办的自动化和1979年创办的家用电器专业,1984年成立控制工程系,1999年更名为信息与控制工程系,2004年更名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人才强院 学院现有战略科学家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杰出青年7人,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3人,中原英才计划(育才系列)3人,中原英才计划(领军人才)3人。拥有“电气装备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生物信息处 理”2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和3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学科专业 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和机器人工程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动化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院建有2个省一级重点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建有1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电气装备智能制造)。学院现有电气工程1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控制工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工程4个专业硕士授权领域。
科技创新 建有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新能源电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电气控制技术”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仪器设备总资产8200余万元,与美国通用、德国西门子等共建校企创新实验室5个。
人才培养 注重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院通过大力开放专业实验室,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成果显著,近五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河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在电子设计竞赛、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学科竞赛中取得省级以上奖励1024项,其中,全国特等奖和一等奖17项,参与学生人数近2000人次,申请并获资助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6项;申请且授权专利60余项。
郑州轻工业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官方网站http://seie.zzuli.edu.cn/
一、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三)具有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四)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奉献精神和协作意识。
(五)海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优秀博士及博士后,本科阶段须为普通高等教育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本科、硕士及博士专业原则上应一致或相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扎实,具有较强发展潜力。
二、招聘学科/方向
学科 | 方向 |
电气工程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电机系统及其控制、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存储、电动汽车及智能化、智能电器与电工装备、电力信息技术、新能源/储能科学与工程等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生物信息学、建模仿真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系统分析与集成、复杂系统建模与调控、大数据与智能系统、运筹学与控制论、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 |
三、引进对象
(一)高端人才
按照《郑州轻工业大学高端人才引进待遇暂行规定》执行。
(二)“为之青年学者”人才
“为之青年学者”计划人才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原则上博士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院校、中科院(大学)、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300名的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内有较为突出学术成果,一般应具有相应领域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具备领导相关学科方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在3-5年能够成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乃至国家高端人才。
(三)青年人才
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分为A、B两类。
1.A类青年人才。原则上硕、博阶段均毕业于国内“双一流”院校、中科院(大学)、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前500名的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具有岗位所需的学历、学位、专业及技能,教学、科研水平符合学校有关规定,学术成绩突出,研究方向集中,已取得高水平学术成果,在所从事学科、相关领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2.B类青年人才。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博士毕业生,具有岗位所需的学历、学位、专业技能,教学、科研水平符合学校有关规定,科研能力扎实,取得较好学术成果。
高层次人才引进分类条件及具体待遇详询学院联系人艾老师18203601152/0371-86601632。
四、应聘方法
请应聘人员将个人简历发送至联系人电子邮箱2016817@zzuli.edu.cn,邮件名称以“姓名+专业方向”格式命名。
博士个人简历内容应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学习和工作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专业方向、联系方式等),科研成果情况(已发表、出版的论文、论著情况,已结项或在研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获奖情况、已授权发明专利情况等)。
联系人:艾老师
联系电话:18203601152/0371-86601632
电子邮箱:2016817@zzuli.edu.cn
东风校区地址: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5号
邮编:45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