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概况
1. 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电气工程是一门研究电能产生、传输、变换与控制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学科。电气工程学科以电工理论、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研究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及其传动技术、电工理论及新技术等领域对象的特性与电气控制共性问题。
电气工程是属于工学门类的一级学科,郑州轻工业大学于1998年获得电机与电器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于2011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我校的优势学科和河南省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化电器安全与可靠性、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特种电机设计、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电力系统运行分析与控制、现场总线诊断与可靠性、非线性理论研究。
本硕士点拥有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智能微电网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智能电器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省电网模拟设备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省高校工业控制网络工程技术中心、河南省电子电气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中国PROFIBUS/PROFINET技术中心和中国IEC61131-3技术培训中心,河南省电器智能控制中的信息处理与算法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电器技术教学团队、特种电机实验室、电力系统动模实验室、新能源并网实验室等先进的硬件设施和良好的人才队伍,可培养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四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2. 学科建设情况
电气工程学科学科源于1979年创建的家用电器专业,1998年获批电机与电器硕士点,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年获批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30名。建有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电力电子与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7个。拥有“电气装备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电气控制技术”等省级教学科研团队8个。有双聘院士1名,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名,国家“万人计划”1名,省优秀专家和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3名。
电气工程学科形成了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新能源并网三个稳定学科方向,在非线性系统理论及应用、机电动力系统、新能源并网消纳等方向具有鲜明特色与优势:
① 提出了神经形态电路的全功能忆阻巴甫洛夫联想记忆方法,阐明了复杂耦合动态系统的有限时间同步控制机理,揭示了非线性系统的混沌数据加密机制,为非介入式负荷辨识数据的安全传输提供了技术支撑。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② 提出了机电动力系统结构、材料、电磁特性参数匹配与优化方法,实现了机电动力系统轻量化、高可靠性以及高效节能等关键技术突破。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③ 攻克了高压大功率电能变换、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控制和智能配电用户侧电能质量治理等关键技术,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消纳能力和利用效率。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电气工程学科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2020年)和第九批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位列C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2年)、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1年)、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018年),河南省专业评估排名第一(2017年)。
近五年,学科主协办中国能源互联网装备技术发展论坛、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9次;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美国奥克兰大学、捷克奥斯特拉瓦技术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与许继集团联合建立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聘请行业导师,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教师科研项目为载体,科研反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创新培养基地下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与系统构建研究与实践”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研究生教育)一等奖。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电气控制类硕士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顺利结项。
3. 研究生情况
研究生招生工作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研究生教育的首要环节。近两年,电气工程硕士点(学术型)共招收研究生37名。为保证生源质量,我校采取相关制度措施具体有:① 改革招生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② 创新生源培育方式,拓宽选拔渠道;③ 调节导师招收人数,优化师生比例;④ 严格把关复试过程,营造公平环境;⑤ 健全招生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水平。
就业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强思想引导,大力宣传“选调生计划”、“西部计划”、“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渠道,鼓励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单位工作,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到基层创新创业。近年来,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就业的学术学位硕士毕业生逐年增加,28.2%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92.3%在中西部地区的电力、热力等行业企业工作。如2020届优秀毕业生秦鹏毕业后一直在河南送变电建设有限公司从事国内最高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的施工与安装,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知识助力企业发展。毕业生们以扎实的业务能力、务实的工作作风安心扎根基层建功立业,为推动行业进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4. 研究生导师情况
本硕士点有一支富有成效、结构合理、团结创新的研究队伍,共有专任教师77人,其中硕士生导师44名,教授17人,副教授22人,博士63人,硕士14人。35岁以下导师11人,36岁至45岁导师14人,46至55岁导师12人,56岁至60岁导师7人。其中,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1人,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技术专家3人,河南省杰出人才专项资助3人。
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张明高院士为双聘院士、捷克奥斯特拉瓦技术大学校长Vaclav Snasel教授为第五批“中原英才计划”外国专家,参与平台建设、学科规划等工作。聘任许昌开普检测研究院董事长姚致清、许继集团副总姚为正、平高集团总工钟建英等企业高级技术专家28人担任兼职导师,参与产学研合作、研究生联合培养等工作。与美国奥克兰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等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互派教师开展讲学、访学及研究生联合培养。拥有“电气装备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等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2个、电气控制技术“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电气工程系“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以“两化一创”强基引领为目标,优化教师党支部设置,持续推进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选配工作。拓宽学习载体,邀请党委讲师团成员做专题宣讲,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面向广大学生大力加强爱国爱党教育,组织开展了“学习强国知识竞赛”、“微党课比赛”和“道德讲堂”等主题活动,夯实思政工作基础。
2. 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强化组织领导,将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列入班子建设、干部考核。课堂教学正本清源,教材选用凡选必审,学术讲座严格审批,网络平台集中管理,新闻发布“三审三校”。充分利用好以学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为主体的“轻小电”网络育人文化平台,讲好电气故事,筑牢思想宣传阵地,凝聚师生情感,传播正能量。
3. 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了“校内+校外”、“课堂+课下”、“辅导员+专业教师”和“假期实践+课题实践”的多维度、全员性实践育人模式,将“三全育人”贯穿于社会实践全过程。结合专业特色,“阳光电气”志愿服务队开展家电义务维修30 年,累计维修家电超过10万件。利用节假日和暑期赴兰考、泌阳、台前等地开展义务支教、保卫母亲河、安全用电宣讲、精准扶贫等“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4. 日常管理服务
构建了“导师+辅导员”的协同管理育人体系,开展特色项目,帮扶新生和“三困”学生,促进优良学风、班风建设。突出导师思政教育“第一责任人”主体地位,强化以导师和辅导员为主导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1. 课程建设情况
本年度,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出版教材5部,《电气控制及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获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获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现代电力电子技术》获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立项建设。进一步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4门,选修课16门,中英双语授课4门。
将电力系统动态稳定分析与控制关键技术最新研究成果融入《线性系统理论》,课程入选“河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开展讨论法和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 导师选拔培训
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加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出台《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实施细则》、《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和《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要求》对导师的选聘、管理和考核做出了具体说明。
① 《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实施细则》对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资格条件、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资格审批、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职责做出了详细规定,规范了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任职条件、审批程序和基本职责;
② 《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条例》规定:1)指导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对所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负责,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学校有关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全面发展,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进取心;2)承担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积极开设新课,并不断用自己的科研经验与科研成果去更新充实相关的课程内容,定期与硕士研究生开展专题文献研讨,引导硕士研究生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使硕士研究生逐步形成高尚的科学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风;3)支配所指导硕士研究生的业务费,杜绝一切不合理开支;
③ 《郑州轻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考核要求》从学生评价、科研产出、就业情况等多方面对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导师续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3. 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要求,以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坚持价值引领、师德为上、以人为本、改进创新为原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认真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制,成立由学院书记院长负责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书记院长亲自抓,系(中心)主任具体负责,教师代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将师德教育作为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育、优秀教师团队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专家讲座、集中学习、自学等学习教育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开展师德教育,组织教师参与调查研究、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增强师德教育效果。
学校学院成立了两级教学督导组,组织人员深入课堂听课,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督促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入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强化“阵地意识”,督促教师做到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引领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类评选工作中坚持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和结果公开,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将师德师风考核作为教师考核重要内容。在教师职称(职务)晋升、研究生导师遴选、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选培、各类高层次人才(团队)等评选中,师德表现突出的,优先考虑。在期末评教和年度考核中,采取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种形式进行,对于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零容忍。
4. 学术训练情况
从创新性学术思维和创新性实践能力的训练、学术规范的训练、学术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的训练、学术人格的养成四个方面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训练。
本年度,90%以上在读研究生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2篇,授权发明专利20件。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在校生获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竞赛等省级以上奖励251项。7名优秀硕士毕业生考取武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
5. 学术交流情况
学术交流是研究生学术生活的重要环节。学院多次举办学术活动,努力营造良好学术活动氛围。2013年至今,我院以主办、联合主办以及承办等方式举办学术会议10余次,邀请国内外专家上百人来校交流指导,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文化平台。
6. 研究生奖助情况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 号)、《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 号)、《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奖学金办法》(教财〔1994〕50号文件)和《关于提高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奖学金标准的通知》(教财〔1996〕85号文件)的精神,学校出台了《郑州轻工业学院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发放管理办法》、《郑州轻工业学院研究生奖励条例》、《郑州轻工业学院研究生优秀奖学金综合评定办法》和《郑州轻工业学院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等专项规定,对硕士研究生主要奖、助项目、资助水平、资助范围、评定标准、评定流程等做了详细规定。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1. 人才培养
对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培养目标,制定了课程体系、课程大纲和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标准。
制定了《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实施办法》和《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过程评价及持续改进实施办法》等制度,明确了课程和研究生培养质量标准。通过听课评议、学生评教评学、满意度调查、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和论文质量审查等环节,监控课程教学及培养过程质量。建立了评价和反馈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2. 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成立了师德建设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考核办法》等6个文件。根据学校相关制度,学科(群)以培养造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坚持价值引领、师德为上、以人为本,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弘扬尊师重教良好风尚。认真落实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制,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正面宣传和教育引导,把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育、优秀教师团队培养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源头工程和质量工程做实做严。近年来,学科(群)教师所在单位获评“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校优秀单位、先进二级单位党组织,机械电子工程系教工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样板支部”,电气工程系教工党支部获评首批“河南省高校省级样板党支部”。2020年度,学科(群)教师获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原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教科文卫体系统“优秀教师”、“优秀工匠人才”、“女职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9人次。
3. 科学研究
本年度,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3项,省部级重大项目4项,到账经费4600余万元。
围绕新能源发电与并网控制、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机电系统动态设计与能效优化、新型电工材料与纳米电子技术、泛在电力物联网核心设备研发五个方面的最新理论前沿和关键技术难点,揭示了过流保护机制下光伏并网变换器IGBT 桥臂小尺度短路失效机理,开发了电网不平衡与变换器开路故障下的功率与电流恒频容错预测控制策略,提出了评估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概率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精确子域模型的电机电磁场解析计算方法,揭示了复杂结构下电机损耗与性能的变化机理;提出了神经形态电路的全功能忆阻巴甫洛夫联想记忆方法,构建了高阶互联动态级联电路,阐明了复杂耦合动态系统的有限时间同步控制机理。
4. 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结合近代以来我国电力工业、电机工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学习继承中华民族奋力拼搏、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塑造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 国际合作交流
2021年,在郑州轻工业大学学生国际交流专项奖励基金资助下,学术学位研究生参与对外学术交流情况如下:
序号 | 年度 | 学生姓名 | 会议名称 | 报告题目 | 报告时间 | 报告地点 |
1 | 2021 | 陈雪寒 | 4th IEEE China 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and Energy Conference, CIEEC 2021 |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Source-load Time Series Changes on Voltage and Reactive Power Partitioning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 2021.05.28 | 中国武汉 |
2 | 2021 | 孙建彬 | The 4th IEEE Conference on Energy Internet and Energy System Integration | Symlets Wavelet Transform based Power Management of Hybrid Energy Storage System | 2020.10.30 | 中国武汉 |
3 | 2021 | 许孝卓 | 2021 13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inear Drives for Industry Applications, LDIA | Magnetic field analysis of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synchronous motor based on the improved complex relative permeance function | 2021.07.01 | 中国武汉 |
4 | 2021 | 方棋元 | 2021 6th Asia Conference on Power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CPEE 2021 | Damping Characteristics Improvement of a Wind-PV-thermal-bundled Power Systems by Coordinating Optimization of Controller Parameters | 2021.04.08 | 中国重庆 |
2021年,张吉涛课题组与美国奥克兰大学开展合作研究,探索新型磁电功率转换器件的制备方法,两位同学赴美展开为期6个月的交流学习访问。2021年,共有22人参加了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线上项目,所有学员克服困难,完成了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目的。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1. 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电气工程硕士点作为该校的优势学科和河南省博士点立项建设学科,近些年来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① 培养模式有待完善。电气工程作为一个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学科,目前的培养模式仍过度依赖于理论讲授,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程所占的比重过大,缺乏创新课程训练,人才培养存在针对性不足的缺点。
② 课程体系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电气工程硕士点经过广大师生长期不懈的努力,课程的开设满足了研究生学习的基本需求,开拓了研究生学术视野,形成了较为扎实的电气工程理论基础和学科思维,但仍然存在授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创新能力启迪不够、课程的前沿性不强、缺少研究生精品课程、案例教学不多等问题。
③ 素质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实施状况并不乐观。目前,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加入了一些提高人文素质的课程,开展了一些第二课堂活动,但总体来说,研究生素质教育未落到实处。
2. 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为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本学科设立从选题—开题—中期—预答辩—外审—答辩等环节完整的过程管理体制与每个过程的质量保障措施。组织在校导师,分组对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跟踪等环节进行严格检查和质询,严格执行郑州轻工业大学相关规定,在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中实施严格规范的学位论文开题、答辩方案、论文评阅制度和答辩程序。
选题环节由导师团队评审决定,要体现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在考虑学术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科研工作规划,导师的科研项目和研究生个人特长,既要做到先进性和可行性的统一,深浅程度的恰当,实验条件的落实,还要增加其工程应用价值。
开题环节由本学科点指导小组对研究生所选课题价值、工作条件、拟开展研究内容等环节进行评审并修订研究计划,在填写“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表”并附开题报告后,经学位点所在学院批准后,送研究生处备案。
中期考核包括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表现、课程学习情况和学位论文工作等,对促进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重要保障作用。
坚持学位论文100%盲审制,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确保学位授予质量。
获得优秀论文情况 | ||
类别 | 等级 | 2021届 |
硕士 | 省优(篇) | 1 |
校优(篇) | 17 | |
各级论文抽检评议情况 | ||
类别 | 评价意见 | 2021届 |
硕士 (省) | 合格 | 2 |
不合格 | 0 | |
硕士 (学校) | 优秀 | 17 |
良好 | 7 | |
一般 | 3 | |
较差 | 0 |
六、改进措施
1. 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整合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的教育资源,优化培养环境。按照“按需培养,产学结合,以用为本,联合培养”的理念构建新型培养模式,实现产学研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团队,使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增强;积极开展研究生教改项目建设,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探索出适合电气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区域经济及行业发展的需要,推进学位授予与获得相应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
2. 进一步提高课程体系建设水平
积极推进研究生双语教学和优质课程建设,同时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使教学大纲能准确定位课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强调对学生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电气工程学科特点、追踪学科最新发展前沿,以增强授课启迪能力、引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为目标,通过案例教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培养,进一步提高现有课程体系水平。
3. 构建与完善学生素质拓展体系
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育人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有意识地构建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核心,激励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举办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创业活动,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将创新创业活动计划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之中,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的管理,表彰在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坚持举办各种学术报告会,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智慧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