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心建设发展历程
为了加强大学生的电工基础和电子实验能力,提高教学和实验水平,郑州轻工业学院1978年建立了面向全校的“电路基础实验室”、“ 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工学实验室”。为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1993年又成立了“电工电子实训中心”。2001年将“电路电子教研室”、“电工学教研室”、“电路基础实验室”、“电子技术实验室”、“电工学实验室”合并,成立了面向全校的“电子信息中心”,实现了理论与实验教学一体化的实验教学模式。2003年,为了进一步优化电工电子基础实验的组织结构,学校将原“电子信息中心“、“电工电子实训中心”、“专业基础实验中心”合并组建为“电子电气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近几年,由于学校高度重视,实验中心的体制与机制逐渐理顺,学校每年投入大量经费进行实验室建设,使电子电气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进入到快速发展时期,实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实验设备水平逐年提高,实验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中心作为学校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之一,已成为学生电子电气实验学习、实践训练、竞赛培训、毕业设计的重要基地。
二、主要人员 序号 姓 名 性别 出生 学位 中心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 年月 1 崔光照 男 1957.01 博士 主任 教 授 2 曹玲芝 女 1965.06 博士 教 授 3 郑安平 男 1964.12 硕士 课程组长 教 授 4 杨存祥 男 1966.09 博士 教 授 5 王永华 男 1963.09 硕士 教 授 6 李银华 男 1964.01 硕士 教 授 7 魏云冰 男 1970.12 博士 教 授 8 孙玉胜 男 1964.12 硕士 教 授 9 吴振军 男 1971.02 博士 课程组长 副教授 10 王成群 男 1956.12 大专 副主任 高级实验师 11 江 泳 男 1975.04 学士 副主任 副教授 12 孙君曼 女 1969.01 硕士 教 授
三、实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1. 学校实验教学指导思想
学校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发展全面融入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不断吸收国内外实验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成果,依托学科建设促进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
以本科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性人才为核心,始终坚持实验教学以动手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建设教学实验兼容、核心骨干稳定、层次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化、人性化、开放型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高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2. 学校实验教学相关政策
郑州轻工业学院自办学伊始一直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将实验教学和理论课教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学校出台了《郑州轻工业学院实验室工作规程》、《郑州轻工业学院实验教学管理条例(修订)》、《郑州轻工业学院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关于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郑州轻工业学院实验教学人员岗位职责》、《郑州轻工业学院首次上岗实验指导教师试讲、试做实验的规定》、《郑州轻工业学院实验技术人员教学工作综合考核办法》、《郑州轻工业学院学生实验守则》、《郑州轻工业学院关于加强本科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的若干意见》、《郑州轻工业学院自制或改造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试行)》、《郑州轻工业学院新开或更新实验项目的规定》、《郑州轻工业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指南》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为稳定实验队伍,提高实验技术人员水平,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学校还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如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津贴、设立实验教学研究项目并提供资金保证、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培训及进修等。还针对大学生印发了相应鼓励从事科研与创新活动的系列文件。
作为校级电类系列实践课程,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投入大量资金改造中心实验环境,更新实验设备及课程体系和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3. 实验教学定位与规划
以本科教育为中心,学科建设为龙头,立足轻工、服务地方、面向全国是郑州轻工业学
院的发展定位。在此前提下中心确定了自身的定位:
理念定位: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性人才。
地位定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并行,课程实验与工程训练、创新设计、科学研究有机结合。把实验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基础性工作;把中心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基本能力培养的主要基地,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
目标定位:以培养“面向应用、注重实践、强化能力、培育创新”的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以深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为核心;以建设一支观念新、素质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保障;以实施教学、科研、工程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导向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根据定位,确立了本中心的规划:建设设备先进、管理规范、保障得力、运行高效的实验教学中心;以精选的实验内容为载体,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为途径,以开放式管理模式为手段,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教学活动为基础,加强中心与兄弟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搭建联合实验室以促进学生培养、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4. 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1) 改革思路
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依托电子信息、自动化和电气工程三大学科,以电路、电子、信号与系统为主线,扩大系列课程的知识范围,优化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创建一套理论完整、信息量大、工程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体系,构筑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实验课程体系。编写高质量实验教材;开发有特色的实验教学CAI课件,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2)改革方案
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改革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主线,贯彻一个“龙头”、坚持“四个结合”,实现“三个转变”,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以学科建设作为中心建设和发展的龙头
学科建设与中心建设不脱离,以学科方向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以学科队伍建设改善和稳定教师队伍结构。教学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确保本中心可持续发展。中心与学科之间不划定界线,使长期从事基础教学教师具有科研活力,有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实验中心的教师除讲授基础课程外,也指导毕业设计、指导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
2)四个结合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实验与理论并重,淡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界限,建立互通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将实验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深化,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兼顾,培养一支实验与理论教学互通、核心骨干稳定、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课程实验与工程训练相结合
根据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对应用性创新人才的需要,不断改革、调整实验项目,使其与科研、工程应用紧密结合,不断缩短实验内容与实际应用的距离。
基本技能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
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式学习的多元化实验教学模式,突出个性能力发挥,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工程应用、创新能力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基本技能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
突破在实验台上的传统实验方法,利用现代网络平台,从时间、空间上开拓新的实验教学思路。
3)三个转变
基础验证实验逐渐向综合应用实验转变
规定性实验逐渐向自主性实验转变
传统型实验逐渐向开放型实验转变
4)探索立体化实验教学模式
将分散在不同实验课程中的实验内容整合、重组,按“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开放型实验”三层次推进实验教学进程,变实验辅导为引导;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学习;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完善中心教学管理网站的功能,全面推行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探索开放环境下为学生提供更有效教学指导的方法和策略;探索在学科专业设置综合化条件下,提高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柔性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建设系列课程下的实践技能综合评价机制,按逐级达标要求;建立多元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对学生的实验理论、基本技能、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价。